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18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资讯 > 莆田鞋微信号 >  新潮运动鞋批发有必要买名牌跑鞋吗?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新潮运动鞋批发有必要买名牌跑鞋吗?

发布时间:2019-11-10 22:09:5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很多品牌双十一的淘宝的旗舰店,顶级跑鞋的价格只有平时的一半,600到800左右。。能赶上这个优惠的话,买双顶级跑鞋穿穿也不错。。。不过有些鞋子体重不够大的话,根本压不动,这个还是要注意点的。。。日常穿
有必要买顶级跑鞋吗?

很多品牌双十一的淘宝的旗舰店,顶级跑鞋的价格只有平时的一半,600到800左右。。能赶上这个优惠的话,买双顶级跑鞋穿穿也不错。。。不过有些鞋子体重不够大的话,根本压不动,这个还是要注意点的。。。日常穿的话,买些往年的次顶级就不错, 像wave rider的老款,最便宜的时候400左右多就能到手,穿起来舒服,稍微坏了,或者变形了,也不会太心痛

如果你的体重不是很重(一般指75公斤以下,但我不清楚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没有必要买顶级,可能是花钱买罪受。

不同跑鞋技术不一样,会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情况下旗舰产品最关键的是其顶级的保护性,但更好的保护性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常见的代价是重量,比如使用更多更厚更大的材料又或者材料组合本身也可能有所变化,比如更硬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代价是你多花钱之后得到的,等于你多花了钱得到了坏处,但是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钱当然不值得多花。

所以我个人认为:不考虑具体跑鞋品牌和型号,75公斤以下买次旗舰较为合适,最为稳妥。

——更新于2019年10月3日——

评论中偶有人询问,我就统一补充一下。

我自己购买的是美津浓的缓震次旗舰rider系列

京东(JD.COM)-Mizuno美津浓运动鞋男跑步鞋缓冲 WAVE RIDER 22 J1GC183112 黑/灰

如果你是大体重可考虑亚瑟士的缓震旗舰NIMBUS系列

京东(JD.COM)ASICS亚瑟士 男跑步鞋GEL-NIMBUS 21 1011A169-020灰色/银色

以上两款均是所属品牌中最热门的系列,你从他的代号可以看出来,都到20多了。如果你的脚和别人不一样,平脚板或者鞋底内侧(大拇指那边)磨损更严重,就可能需要购买支撑系列而不是缓震系列。

阿迪达斯鞋型偏窄,不适合我的传统亚洲大肥脚,耐克我个人觉得他的气垫很扯淡从未购买过。还有一些诸如圣康尼 布鲁克斯 国内买不到,LOGO还奇丑,我不考虑。新百伦我不清楚他的核心技术卖点是什么,似乎外观居多,我花几百块买鞋是为了我的脚,不是为了别人的眼。

如果你的预算实在有限或者是给爸妈买鞋,可以考虑迪卡侬,任君挑选,百元左右就可买双质量过关的好鞋。

跑鞋这东西科学性肯定是有,但多少有些玄学在里面,你也不知道厂商吹的那些东西在实际穿着中是否真有价值。所以最终应该以自己的穿着感受为准。

选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如果不是高重量级,确实买顶级跑鞋有点浪费,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要量力而行。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16年还是17年的时候开始跑步,一开始连500米都跑不下来,然后自己还非要买所谓的「好装备」,结果花了1000多买的asics的Kayano23,穿着跑了也就十几公里就觉得膝盖疼不行了。你说这个跑鞋不好嘛?有问题吗?后来我自己网上搜集资料查了很多,才知道其实要根据自己的体重、脚型、跑步姿势等等结合来进行跑鞋的选择。后来我换成了减震型的跑鞋,也没有买那么贵的旗舰系列,反而没有发生膝盖疼的问题。

所以建议题主结合自身情况看看需要买什么类型的跑鞋,有条件的话,最好去当地的专卖店试一下,看看脚感。

总之,一定要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贵的,希望能帮到你

钱够的话你会放着顶级不买去买低端?

虽然不算老鸟,但是还算对跑鞋比较了解,我也曾经迷恋顶尖跑鞋,但是跑多了就明白合适自己的最重要。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一点,跑鞋作用是什么?

跑步鞋最本质的首要是保护跑者,我们先从保护性这点谈起。跑鞋的保护性本质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提供额外的缓震,主要用于防止跑步时给膝盖和半月板过度的冲击力。第二是纠正、稳定姿势,避免因错误的姿势导致肌肉或者受伤。所以面向一般跑者而言的跑鞋,价格越贵保护性能越好,当然不同系列也会有所侧重不能绝对。

所以基于以上两方面,如果有以下情况的:大体重(90kg以上)、腿部旧伤(如半月板伤病史)、身体素质特别差,建议买顶级跑鞋(至少也要次旗舰),但是注意,本文说的都是普通类别跑鞋(一般能够分的清缓震还是控制系的),并非竞速类跑鞋(竞速、铁人三项、驿传)。

结论就是,没有伤病体质尚可的普通人,体重75kg以下的,没有必要买顶级跑鞋,次顶级足够了。

再者如何区分跑鞋级别,看鞋子的官方出场价(一般鞋盒有写),跑鞋牌子(非国产)的产品定位基本都成型,除去实验性质和潮流跑鞋,1200以上—顶级跑鞋,800-1100—次顶级,700以下的—入门级。跑鞋价格跳水很快,起码比篮球鞋跳的夸张,上一代的次顶级基本上都能至少以原价五折买到,所以蹲网店入个旧款的跑鞋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另外需要解释一下耐克这个后起之秀,这两年趁着新技术开始崛起,也不断出新的产品线,但是定位来说比较模糊(例如潮流跑鞋react系列,依靠新科技确实能跑但是作为常规跑鞋总是差点意思(比如耐磨),所以耐克比较适合大众的还是Pegasus(飞马)、LUNARGLIDE(露娜)、STRUCTURE,其他新系列不建议直接上手。

入跑坑一年高中生。半马pb159

我觉得刚入跑坑算是比较推荐,跑步时间长了,配速提升了就不需要。

仅穿着来说说吧。

最早的体重195,身高185。开始跑步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肥,加上我舅也很爱跑步,经常在朋友圈秀他的跑马照片。

一直听闻亚瑟士跑鞋好,耐磨,专业,四大跑鞋之一。就买了跑鞋亚瑟士k24。一开始7分配速的小白穿这鞋确实舒服,后跟着地时gel胶的软弹很舒服,慢慢爱上了这种感觉,从2km慢慢拉到10km,这鞋的保护性很好,感到不适或受过伤。

同系列的k25刚出,就入手了,觉得亚瑟士真的名不虚传。k25的重量增加,gel胶少的可怜。随着跑量堆积,配速增快的同时体重也下降到了170左右,k25的沉重是一穿上就能感受到的,但是跑起来感觉还好,适应了后沉重感没那么强了。

在今年二月份,报名了人生第一次半马(在四月,被我舅忽悠报杨凌 审核通过,扬州中签,两周连干两场)开始拉长距离。3月初穿k25一次15km,配速在5.58。髂胫束综合征找上门,最后两公里明显感觉到膝盖不适,呼吸没乱,还是拖着越来越沉重的脚步,拉完了15km。

在网上一番查阅资料(信了贴吧老哥的鬼话)后觉得自己跑姿有问题,改跑姿。直接用后跟着地对膝盖冲击太大,改用全掌和前掌跑姿。是这两双沉重的跑鞋,k24前掌gel胶少,k25前掌就没有,自己刻意的改跑姿并不顺利,小腿连带着膝盖全是疼的。

那段时间飞马35又在贴吧大火,信了鬼话又入了,到货后穿上感觉腿被释放了,前掌跑姿也由刻意更加自然化。k24和k25穿的就少了。

为了跑马专门买了zoomfly fk,即使速度驾驭不起来,但是感受到了竞速鞋的轻盈与zoom fly的推进感。

完了我被nike跑鞋惯坏了,我这憨憨年轻人减肥成功现在150斤,跑步上瘾了 一跑步就想冲冲冲,平时跑总想追求速度,再穿亚瑟士k系列觉得太沉了,也不适合前掌跑姿了,夏天又很闷,属实难受。磨损不是很严重 打算冬天穿着亚瑟士去吸雾霾,争取多磨一磨,不然让他俩吃灰是真心疼。

别看一群秀装备的人在那叭叭叭吹,完全没必要。

因为普通大众的运动能力,远没有被压榨到必须通过更好的装备才能获得更好表现的程度。

就像知乎的那个名句“以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来说,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很多人根本就是寄希望于通过购买更好的运动装备而非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成绩。

诚然,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顶级跑鞋以及其它高级运动装备都在大家消费能力范围内,使用更好的装备没有错。再用“王军霞穿解放鞋练习马拉松”这种事迹来举例可能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

但是过度重视装备而轻视了训练是几乎所有人都容易犯的错误。

以前打乒乓球,输了比赛也会从胶皮海绵之类的装备上面找原因,老爹来一句“孔令辉刘国梁来跟你打,工地上捡块木板都打趴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完全没法反驳——自身的实力才是决定成绩的关键。

可能有人会说“穿错鞋容易受伤”。这句话确实没毛病,但受伤真的是因为穿错鞋导致的吗?难道不是因为不标准的姿势/不科学的训练方式造成的吗?花点时间对跑步姿势和训练方法进行调整,获得的提升远比买一双高级跑鞋大得多。只是这种做法又慢又辛苦,需要巨大的付出,远没有穿一双亮闪闪的新鞋来得帅且见效快。

更何况很多时候顶级跑鞋是基于具有相应能力的跑者设计的,水平不够反而会被装备拖后腿。

再加上运动装备在资本的操作下不断推陈出新,很多时候人们都无意识的被推动着进行消费,完全没有发觉这其实是不必要进入的陷阱。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的运动水平接近极限了,迫切需要提升运动表现的时候,才是有必要追求高级装备的时候。

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样一件事:决定穿什么档次跑鞋的是你的体重,而不是钱。

经济允许的话买来也可以。

但说到底,顶级跑鞋未必带来顶级体验。

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比如阿迪的boost大家说超好,也跟风买了一双energy boost3,我是大体重(那时158),但是在我穿来感觉和多威2,300的旗舰差不多。

不同跑法和客观情况(比如体重很大,好久不跑等等)也导致不同。

跑步八年,好一阵不跑,从145斤涨到了178(涨的速度我都觉得可怕),我跑步用kayano感觉只有踩屎,没有反馈。

于是我用的李宁烈骏和索康尼TRIUMPH。后来,超厚的前掌让168斤的我很不适应,直接换了布鲁克斯的甘油和kayano。

但是跑了一阵,觉得加速无力,要是一直慢跑穿还可以(这时体重160),但是好处也是慢跑二三十公里腿上不会有太大压力,但是想提一提速,那感觉真不爽。

于是审慎之下买了美津浓sayonara一代(那时候已经出到三代了,当时花了328),这双鞋我穿的时间第二长,鞋面破了才退役。

因为太喜欢这双鞋所以换的sayonara二代,现在这双鞋鞋底花纹已经磨没了,打算换个三代穿。(其他的鞋在不知道什么地方吃灰,偶尔穿穿)


穿的最久也最怀念的,是高中时一双99的特步鞋,覆盖一层耐磨黑橡胶的鞋底很薄,只能靠厚鞋垫来缓解他捉襟见肘的缓震。编织布加人造革的鞋面里是厚厚的人造海绵,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有什么技术加持。

那时190斤的我被要参加运动会长跑的好友每早拉到操场做陪练。(主要是怕寂寞,想我陪他去操场)

但既然去了,只能跟着跑两圈,第二天,跑了四圈的我忍不住和周围人吹嘘。

坐在我后边的同学说你那算个啥,我能跑十圈,我不服,于是第二天逼着自己跑了十圈。

于是以后每早去操场跑五千米成了常态,而那双鞋,陪我走过了青春无处发泄的高中两年时光。

那时没有专业跑鞋的概念,主要经济也不允许。但直到最后,那鞋底花纹也只是淡了一点,鞋垫被踩薄了。

后来我一直想找一双和这双特步鞋一样的鞋,但遍寻不到。

后来想想,其实并非是怀念鞋子的脚感,而是怀念那时站在跑道上的自己。

跳舞机(PIU)竞速玩家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角度较少人提到,但竞速实际上对跑鞋也有一定要求。(e舞就算了,那是个大玩具)先给个结论:要舒服认真的玩竞速,请买一双次顶级跑鞋。(大约1000左右吧,我不是专业玩鞋的,不清楚跑鞋的价格水平)

PIU这机器长这样↓通常较专业的电玩城会有。它有20年历史,所以今年的版本叫XX(20周年纪念版)

PIU竞速可以看成步频极快的跑步+原地快速扭转平衡的组合。以16-18级难度为例,平均在2分钟内大约有500-800步的实际运动量,还包括跳跃,侧身,楼梯,跑步等技术动作,这就对鞋的弹性,支撑,防滑等性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且随难度提升,这些要求也相应提升。

PIU跳舞机普通难度竞速举例https://www.zhihu.com/video/1156719135735001088

答主自己玩PIU曾经穿过的鞋有:

纪*梵&希皮板鞋

Tiger皮板鞋

特步网球鞋

杂牌TPU底跑鞋

耐克AF1

耐克某气垫(09年产品)

阿迪UB4.0

阿迪UB19

很明显的感觉到,如果没有合适的鞋,15级以上的竞速曲目基本玩不了(大佬估计可以)。这些鞋里最为舒适的就是UB4.0,其次是UB19。原因分析如下:

轻便:两只加一起和皮板鞋一只差不多重,移动时省力。

跟脚:专业跑鞋舒适的包裹感,让你移动时没有鞋滞后的感觉,明显提高移动速度和准确性。

弹性:由于答主专业跑只穿过UB,据朋友讲亚瑟士的某些高端款要更舒适,但弹性在竞速上是一个看个人感觉的参数。例如,UB19由于boost底厚20%,明显脚感弹性更优,但答主会因为弹性过好导致弹起来后步伐失准,在跑步步伐时反而容易找不到节拍,所以这个因人而异。但没有弹性一定是不行的,硬底玩竞速是地狱难度挑战,并且容易大力拆机伤脚。

支撑:PIU的许多步伐中会侧身扭转,脚踝经常各向受力,一双好跑鞋提供的支撑会保护你的韧带和关节。

防滑:PIU的踏板上有两种材质:按键为亚克力,按键间为不锈钢面,这两种材料都偏滑,并且在有灰尘和有水时表面阻力相差很大,因此需要鞋底适应性好且具备一定的防滑能力,否则会导致很多步伐因为滑动而做不出来。

先写这么多吧。当然,也有竞速大佬也是一双斯凯奇就打天下了,但从实际性能和舒适度来说,一双更顶级(更贵)的跑鞋对我们这些玩跳舞机竞速的普通人,依然非常必要。而且这个投资并不贵,简直可以说是高性价比投资。最后祝楼主掉进PIU竞速的大坑。

总的来说,有没必要看钱包和看个人跑法。

个人跑鞋履历:

Asics:Nimbus、Kayano、GT2000、GEL-QUANTUM 360、GEL-FujiTrainer3

Nike: Pegasus 35 Turbo、Fly3

Adidas: UltraBoost 2019、Adizero Tempo9、Adizero Adios3 和 4

New balance:RC1400


先说说在跑鞋届名气很大的亚瑟斯,这么多系列我最喜欢就是Nimbus系列。

可能是我的脚偏向内翻足的原因,穿GT2000和Kayano的时候,因为内侧是密度更大的材料,一半硬一般软的脚感真心难受。

但是Nimbus在跑步距离超过3公里后,前掌踩开后就变得太软了。

Kayano 在2公里之前,真心太硬,以我78KG的体重还是踩不开。

跑了超过3公里后,鞋底总算踩开了,才稍微舒服点。

总的来说,N和K系列很适合短距离的低于7分钟配速的散步慢跑配速。

后来我改了前脚掌落地后,并随着距离和配速增长。

N和K的设计真心不合适前脚掌跑法,当配速高的时候,总得强制自己掂起后脚跑。

并且N系缓震实在太好,跑到后面前脚掌一脚下去像踩了一坨棉花,力全卸掉了感觉很浪费体能。

不像Nike的Pegasus 35 Turbo那样把你反弹回去。

GEL-QUANTUM 360 就不想说了,只有外圈是GEL,中间不是,而且整体比Nimbus还软。我怕拐角,一直是拿来压马路休闲鞋使用,压马路散步挺好的。

因此我对Asics的感觉就是真适合日常的慢跑,尤其是后脚跟着地跑法。(当然我个人感受是不推荐后脚跟跑法,因为跑长一点膝盖就不舒服,脚踝也不舒服。换前掌着地跑法后问题解决)

至于很多人说Asics的耐用度很强,我觉得要分开看。

我后脚跟落地跑的时候,一双GT2000,我跑了有超过400KM,鞋底磨损度还不算严重。最后挂于闲置太久,鞋面破了。

Nimbus后脚跟落地跑法,也跑了超过400KM,还有日常压马路,折腾了3年,鞋底磨损我觉得还是可以继续的,只是中底感觉已经老化了。

再后来换了一对新的 Nimbus,改前脚掌着地法,大概200多KM,不足300KM。前脚掌的鞋底已经磨到中底了,跑的时候总有像前脚掌直接砸地面的感觉。


你们可以看图,前脚掌中间部分已经磨到中底,但是前脚掌非中心部分还是挺新的。

不过这些压马路专用已经半年了。

换成K24,100KM左右前脚掌着地跑法,感觉最终和Nimbus的结果差不多。

后脚掌倒是新得可以,而Asics宣传上还是后掌耐磨度高于前掌。

再看图


更证实了Asics的N和K系列适合后脚跟着地跑法的慢跑。

相信很多入门的人推荐Asics,缓震好,耐操,可能就是因为如此吧。

不过单只鞋太重,以及价格竞争力,已不在我下一次的采购清单里了。(不是正价的价格,是各种购买或者折扣后的价格)

对这个牌子的做鞋态度还是很佩服的,只是时代一下变了,有机会可能会试试 Asics 的竞速跑鞋。(待我10KM破50分之后吧)

Adidas 可能是我现时最具性价比的跑鞋了。

UltraBoost 2019 已经替代K24作为我的常用心率 E 区间跑鞋,毕竟现在价格已经降到6xx元可以拿下。

当然厚厚的Boost一点也不轻,慢跑还不错,包裹也很好。跑的时间和距离长了之后也不会出现鞋底踩开了的感觉。

还有回弹的效果,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太习惯配速较高的时候。可能是回弹太猛了,像脚掌被木板砸一样。(痛哭~)

不过换成 Tempo9之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速度训练用Tempo9蛮好(虽然我更爱Pegasus 35 Turbo),毕竟 Tempo9 某宝官方旗舰店特价才3xx元一对。

跑起来也不心疼啊。

Adios3,断码的也就是500多,甚至低于500。

刚拿跑了一次 5KM,感觉和Tempo9差不多。就感觉好像脚更稳那么一丁点,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Adios作为阿迪达斯的顶级竞速跑鞋,采用前脚掌跑法,我觉得是挺好的。(无论价格还是性能)


New balance的RC1400(貌似停产了)买了有两年多快3年了。

那时候就是想试试竞速跑鞋,买回来因为跑步不系统,而且又因为没时间。跑了2次就没穿了,后面跑步也逐渐减少了。

重新好好跑步后,再次挖出来用,真心轻啊!尤其是前一天穿K24跑完之后。

至于脚感嘛,和阿迪达斯的Tempo9差不多,适合前脚掌跑法。

还得再说一次,真心轻啊,一开始刚一抬腿的感觉就像没穿鞋一样。


最后就是压轴的 Nike。

神器一般存在的 Next% 我的码数常常没有,公认不太耐操(其实还是觉得太贵,补货后想几天后又断码),然后个人又没跑马的需求(主要是能力未达,买了也跑不了)

传说接近 Next% 的 Fly3 到手没几天,除了试穿,鞋太多还没下场试跑。

Pegasus 35 Turbo 之前也多次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了。

35 Turbo 一开始也是看网络各种好评,但是都有前提说支撑不太够。

鉴于我的大体重和各关节的脆弱,还有腿部力量的不够强大,买的时候还是蛮忐忑不安的。

到手之后,上脚总觉得后脚跟不稳。跑起来之后这种不稳的感觉完全没有了。

多跑几次,熟悉鞋的状态之后,深深爱上了它。

不但有缓冲还有比阿迪达斯Boost更好的反弹,又轻。

有人说ZoomX材料的寿命不行,所以每周就一天是练心率区间4的,穿上它,简直不能太爽。

穿了3个月,没有出现后跟断裂情况。

我认为它是一款适合不同跑法不同配速(包括散步慢跑)的好跑鞋,就是价格有点小高(8xx左右)。

看一油管大佬穿着它跑了大概170KM后,鞋底我看着磨损并不多,且大佬说感觉鞋子状态依然良好。


最后,要不要买顶级跑鞋?

我建议是优先规划下自己每日(或每周)的跑步距离和时间,还有接下来2-3个月打算采用什么样的跑步姿势。

再考虑买什么鞋子。

有基础的跑步者,用不用顶级跑鞋跑,问题不大(冲PB的除外)

没基础的初入门的大体重跑者,买慢跑款的顶级相对保险。(实在太重的,又没有跑步基础的,我建议是先快走减点脂再开始跑)

如果什么都不考虑,买顶级跑鞋来压马路也挺好。毕竟缓震好,包裹行也好,压马路奢侈点又如何?(家里有矿系列)

看你体重

大概什么鞋是顶级跑鞋,我就想到最近李宁出的(四个雷)的跑鞋,很贵,2099,一群钢经就说有着钱还买李宁,为什么不买4%,next%?

说句实话,90%的键盘侠都不应该去买,他们说的没错,不是因为李宁不好,而是因为它太好了,大部分键盘侠都不配,可能说太过但事实就是,这双鞋是马拉松竞速跑鞋,为了做到轻量化牺牲了支撑,所以就需要有发达的肌肉作为基础,要不然反而会有伤病隐患。这双鞋本来就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只是为了展示自身能力和服务于专业运动员,本来就是为了运动员设计的顶级跑鞋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是顶级跑鞋也有平民可以驾驭得了的,比如亚瑟士的支撑系跑鞋,可以防止脚的内旋和外翻,还有一定纠正跑姿的作用,可以减少脚踝和膝盖的负担,还是非常推荐的。但支撑跑鞋也有很多种,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


2019.9.29

而很多人一看见李宁卖这么贵,就开始说有着钱买什么李宁。可见很多人其实并不是还不认可这双鞋,是在否认李宁这个牌子,大部分的人根本就不愿意去尝试,如果他们真的有这双鞋,应该也会有所不满。如果这时NIKE的水军,充值媒体再来宣传一波,NIKE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果后跟开和耐久差的问题不如脚感重要的话,我也没什可说了。而且NEXT%已经将近3000,而飞电在官网还有货,那些说贵的,应该也是不过脑子的水军吧。

跑鞋里的“顶级”“次顶级”,指的是体重,不是这鞋好不好。你胖/重就买顶级,瘦/轻就不买,一堆答案都在那balabala说啥呢。

鞋买个顶级太简单,撑死了3000吧,可穿双顶级的跑鞋不会让一个菜鸟的配速提高1%。跑圈有句话:跑步不行,装备来凑。大家可以看看各跑团大神有几个在谈跑鞋,人家谈的是如何训练才能提高配速。所以好好跑,把一双双跑鞋跑烂了,你才发现最好的跑鞋就是家里最烂的那双?为什么啊?合脚啊

菜鸡需要顶级跑鞋来提供支撑和减震来保护自己,比如亚瑟士两个顶级系列,ub等。

随着跑量的积累,跑姿不断的矫正,体重降低。进阶跑者一般会用gt2000,pb,eb等次顶级跑鞋。

顶级跑者则追求轻量化,一般会选择adios这类跑鞋。

从一个跑了6年的跑步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有必要买顶级跑鞋。

我第一双跑鞋是ASICS的GEL-LYTE33,是一双非常出色的、价位适中的跑鞋。它主打轻质,同时具有相当优秀的缓冲能力,耐久度也没有因为轻而打折扣。但是对于我的扁平足、轻微内翻来说,它还是有足弓支撑不足、后跟到前掌的过渡偏软的问题。所以,当我选第2双跑鞋的时候,就“重金”海淘了GEL-KAYANO19。Kayano作为一直以来ASICS的顶级支撑系跑鞋,给了我跟LYTE33完全不一样的穿着感受。在当时,Kayano无论在缓冲、支撑、包裹和耐久等性能上,几乎全面领先于市场上的对手,可以说刷新了当时还是小白的我的认知——居然还有这么舒服的跑鞋,有种所有的关节都被呵护起来的感觉(哈哈,其实是因为当时自己太菜鸡了)。

没有经济压力的,追新就是了,不想花太多钱在这上的,也不一定没有办法,因为顶级跑鞋并不一定都价钱顶级。各个运动品牌旗下的产品,都有着明确的降价周期,到了时候,一定会对库存产品进行清货。不赶新潮的话,以3、4折的价格买到去年或前年的顶级跑鞋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存在着断码的可能,这就真的看机缘了)。除了极少数的革新性科技应用之外,顶级跑鞋迭代之间的差别其实不一定会很大,很多时候鞋子本身的“改进”是因人而异的。我就听说过很多跑步朋友说“真希望恨不得当年X鞋X代屯上3双(当然是不能屯鞋的,毕竟橡胶产品即使不使用也会自然老化)。

而从一个运动品牌从业者的角度,我们也会推荐刚开始练习跑普的顾客尝试顶级或次顶级跑鞋。首先,因为顶级鞋子利润更高。。。。。咳咳,不是,首先,顶级产品提供的往往不是推动力,而是保护性。刚开始跑不的人往往有更高机率受一些急性或者慢性的伤害,一双好的鞋真的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这是真的)。其次,因为顶级鞋子利润更高。。。。。咳咳,不是,其次是因为你在投入了一笔不小的资金之后,往往会稍微坚持得更久一点,毕竟砸钱听个响是不符合大部分人的本性。好了,奸商还是退场吧。

从长远来看,对跑鞋的选择是一个减法的过程,无论你听了多少live、看过多少高手介绍他们的鞋,到最后还是得自己尝试。作为一个运动品牌从业者,我有幸接触一些资料和低成本地尝试一些鞋,同时也喜欢跑步,所以对于选择跑鞋更容易建立一些相对理性的认识。穿了Kayano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发现它也不是最适合我的。首先因为我体重一直没有超过60kg,Kayano提供了远超过我所需要的保护(我不赞同踩不动这种说法,没有什么是踩不动的),我更喜欢一些轻质跑鞋。其次,通过累积跑量,我获得了更好的核心力量,形成了更适合自己的跑姿,并逐渐脱离了对鞋子足弓支撑的依赖(因为我内翻不算严重),直接放弃了对足弓支撑的需求(因为我的足跟从来没有问题),开始更多地尝试中性跑鞋,因为它们往往更轻更舒服。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两款鞋分别是adidas的Boston boost 5和NIKE的zoom elite 9,它们都是极其相似的中价位轻质中性跑鞋(相对来说我更喜欢boston boost 5,因为支撑性比elite 9要好)。今年初我又尝试了ASICS的DS-Trainer 24,但发现它的鞋面包裹性有巨大bug(至少对我来说),所以只用在日常训练。昨天下单了一双adizero Tempo 9,一双跟Boston boost 5很相像的跑鞋,计划拿它来跑今年广马。

之所以又啰嗦了这么一堆,并不是推荐这些鞋,而是为了说明,可以从顶级开始尝试,慢慢刨掉自己不需要的,建立起对自己真正需求的认识,毕竟没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PS:更多关于LYTE 33Kayano 19Boston Boost 5的信息,答案里有我专栏的链接,欢迎参考阅读

因人而异。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所谓的顶级跑鞋。

顶级缓震意味给大体重人群提供一定的保护,如果你体重较轻,购买这一类顶级跑鞋的意义并不大;

顶级竞速鞋意味着为跑者在比赛中创造更好成绩而生,如果你平常疏于训练,想要靠一双跑鞋来提升成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顶级配置的跑鞋如果不适合你,相当于花钱买了辆顶级跑车但是你的车技却不太给力,无法驾驭或者不太适合就是一种浪费。

因此,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而不一定是最贵的那双。

贵的鞋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鞋不一定贵,大体重跑者一定要选择一双极致缓震保护的鞋开始跑步,等体重减轻,跑步技术娴熟之后再换鞋,一双鞋的寿命也就是500到1000,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穿1800的4%也跑不过穿两三百多威的大神,鞋只是一方面,较轻的体重和娴熟的跑步技术才能让你跑的更快,比轮胎更重要的是发动机。

发个图证明我有这两双鞋,目前全马313。

很多医生、跑者都普遍认为:选择合适脚型的跑鞋可以防止受伤。

然而,事实真的这样吗?

2010年,一项针对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新兵进行的调查显示,根据脚掌形状来分配鞋的组别和对照组并没有显著的受伤率变化。(Knapik JJ,2010)

Photo via sohu.com

2014年,研究者为247个跑者分配了不同中底硬度的跑鞋,持续跟踪他们的跑步训练5个月,记录他们的运动量和所受伤害,发现不同硬度组别的受伤概率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Theisen D,2014)(Richards CE,2009)

Photo via Nike

你自己或许也有察觉,身边的各个年龄跑者,不能说买不起好的跑鞋吧,那些广告中极力强调强缓冲功能,强避震功能的跑鞋,几乎人手一双,然而该受伤还是受伤

同时,大大小小的跑鞋厂商几乎每年都发布数次新品,跑鞋的发展不可谓不快,跑鞋的选择不可谓不多,然而人们跑步受伤的概率却没有显著降低。

2007年一份针对2886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跑者的总受伤率为46%(Van Gent RN,2007.)而哈佛教授Daniel Lieberman很早就说过:很多人害怕跑步,因为每年都有30%-70%的跑者受伤。为什么会这样呢?

跑姿才是影响跑者受伤的主要因素

而非跑鞋

哈佛生物学教授Daniel Lieberman研究表明:“目前困扰人类的许多脚伤和膝伤,大多是由人类穿鞋子跑步所导致,我们的足部因穿鞋跑步而变得虚弱,造成脚掌外翻,膝盖受伤。”(Daniel E. Lieberman,2010)

其实,这个结论不难理解,人类的现代运动鞋子是1972年发明的,在这之前,人们大多穿着非常薄底的鞋子跑步,甚至赤脚跑,那时人们的脚掌强壮,很少发生膝盖、脚踝等跑步伤痛。

非常巧的是,正是Nike的设计师们,跑去非洲原始草原和加勒比海,大量研究了当地习惯赤足长跑的人们,才发现,脱离了鞋子的束缚,人们的脚掌反而更加强壮和灵活,脚掌可以自由的弯曲,伸展,拉开,抓住地面,连脚掌的外翻现象都减少了。

Photo via Nike

就像新西兰著名慢跑者Arthur Lydiard所说:“给某个部位太多支撑,就会让它变得软弱,多多利用它,就能让它变得强壮。

我们的脚掌,就是如此。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Daniel Lieberman的研究,他发现,赤足跑者和穿传统优质跑鞋的跑者在跑步时的落地方式很不一样,换句话说,赤足跑者因为充分利用了人体跟腱弹性,减缓了跑步中来自地面的冲击,从而大大降低了受伤概率。


脚跟着地冲击力图

前脚掌着地人体冲击力图

穿着附有强缓冲,强避震功能的跑鞋的跑者,会更加自然的、容易的用后脚跟着地,因为此时用后脚跟着地脚掌很舒适,会以为跑鞋真的吸收了来自地面的冲击力,然而事实不是如此,当你用后脚跟着地时,会立即形成“刹车效应”,此时脚跟承受了体重2-3倍的冲击力,这些力量没有被吸收,而是都作用在了人体上。

用一支笔来做例子很形象:当你赤脚跑,你很自然的用前脚掌落地,此时就像笔倾斜着着地,它会慢慢的由高到低缓冲,而当用脚后跟着地时,就像一支笔直直的落在地面,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全部作用在了笔杆本身。

对比两种着地方式的压力大小,不难发现,虽然两种着地方式人体最终承受的力量是一样的,但脚后跟落地时人体承受了瞬间的大力冲击,这个冲击会作用在人体的脚踝、膝盖,正是这个冲击,造成了绝大多数跑者的伤痛。

你爱穿的那双鞋

可能让你更容易形成错误跑姿

现在你知道了,错误的跑姿是导致跑步伤痛的最大因素,而所谓错误的跑姿,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 脚后跟落地
  • 跨步

脚后跟落地会让身体承受一个瞬间的2倍体重以上的冲击,跨步会形成剪应力,他们都会对膝盖,脚踝等造成损伤。而人们所谓的传统顶级跑鞋,恰恰助长了这两个错误。

鞋子的强缓冲和高度避震的功能让鞋底特别厚,并特意设计成鞋跟与前脚掌有落差,这样人在跑步的时候会更加容易用脚厚跟落地,感觉很“省力”,落地也很“舒适”;厚厚的鞋底加大了鞋子的重量,会延缓跑步中后面那只脚拉起的时间,从而形成跨步。这双价格不菲的顶级跑鞋就这样默默影响着你。

如何选择跑鞋

那到底改如何选择跑鞋呢?

我们的建议是:「平底」、「轻薄」、「柔软」。

更详细的选鞋步骤是,下次你走进鞋店,直接问店员「零落差」(Zero Drop)的鞋款,也就是从脚跟与脚尖没有高低落差。 补充原则是:

  • 在系紧鞋带时从足弓到脚踝都要完全跟鞋子密合,接着把位于脚趾头与跖球部的鞋带松开一些。
  • 鞋带的松紧度应该适中,使脚掌自然地服贴在鞋面上,不要让脚趾头蜷屈在鞋尖处,但也不要让它们有太多空间可晃动。

说白了就是你穿上它原地跑两下(脚上下跳动),前脚掌着地,就像这个动作

你发现整只鞋跟着脚掌一起自然地弯曲,弯曲时鞋底不会有阻力,鞋带也不会摩擦到脚背,就可以结账回家了。

平底,轻薄,柔软的极简跑鞋能帮助你发展脚掌的知觉,让你的脚掌和地面之间有更加精准与细致的互动(也就是你能更好的控制你的脚!),从而让你更加自如运用跟腱弹性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并且时刻感知自己的落地方式和落地点,并时刻调整,从而帮助身体更自如的采用正确的跑姿跑步,相信我,当你养成正确的跑步习惯,那种跑步的轻盈舒适感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平时穿惯了传统顶级跑鞋的同学,可能并不能很快适应极简跑鞋,相反操之过急的调换反而引发身体不适,这里我们给出由传统顶级跑鞋到极简跑鞋的过渡方法。

如何过渡?

01 用六到八周的时间,适应新鞋

其实就是一个过渡阶段,采用10%的原则,开始跑的前10%的距离用柔软的极简跑鞋,并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跑姿。

如果你打算跑5千米,在开始跑步前,先穿着极简鞋跑500米(5千米的10%,如果实在觉得疼,不适应,也可以先跑三百米),然后换上你平时使用的跑鞋去跑 ,一方面感受跑步时鞋子的不同,一方面开始练习姿势跑法。

然后把每周穿着极简鞋训练的时间延长10%,这一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一定会有同学说:搞个跑步这么麻烦啊!

如果你真的在乎自己的身体,在乎在跑步中的身体姿势,那么开始练吧,这是一条“开始挺麻烦,之后越来越顺”的道路,同时保持谨慎,不要在还没有在掌握正确跑步姿势的时候冲动的增加跑量。

02 多做恢复双脚和脚裸活力的练习

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8货源网